谁能给一份《蒋介石传》的 读书报告
推荐回答
这几天读完了美国传记作家布赖恩 克罗泽所著的蒋介石传,掩卷之余,不禁思绪起伏。我们扪心自问的评价蒋介石一生,其作为实是可以正面屹立于历史的,不过由于国共相争的失败,却让其失掉了应有的历史位置。作为败者的蒋介石不仅失去了大片江山,而且亦于几代国人的面前名声扫地。作为曾经举世公认的中国领袖,声誉广散于世界诸国的一代枭雄,在领导中国击败日本帝国后的短短几年内就丢掉了大好河山,最后仓皇而逃,残喘终老于海岛台湾。这一切实在值得我们后辈去为之思考。 回顾那段纷争战乱的抗战历史,我们能够发现蒋介石其实在对对手的判断上是很正确的,他十分清楚的看到了共产党对他政权的威胁,不过他却在操作上舍近求远,犯下了致命的战略错误。纵观蒋介石的一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战术大家,但却并非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他能够准确把握政治敌人的心态,然后迅速做出反应,不过在对宏观局势的分析上就并非那么准确了。相较而言,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于战略战术都是千年来绝无仅有的大家。对蒋介石来说,这两个因素都是非常致命的。如果在这两个因素中,蒋介石只碰上其中一点,可能胜负还尚难分晓。不过历史就是这样,它总是偏向让各种不利因素在一个事件中同时出现,从而导致人们为历史上的很多局面感到惋惜。 回到那个战火纷争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 在战略上蒋介石首先错误的评估了日本侵略者的目的性——错误的认为日军不会有殖民中国的野心,只是经济利益罢了,并制订了一个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计划,他认为中国有足够的空间去让日军侵略。在这个他认为比较长久的时间内,应该致力于先消灭共产党,接着再去着手解决侵略问题,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其次,他严重的低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灭亡时的人民所表现出的强烈民族主义精神。他的对外不抵抗使他失去了众多民众基础,这为共产党的合法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获得了取代国民党成为民族救亡运动领导力量的机会,这个时候只要以救国精神来感召,显然会为他们争取众多的民众支持。因为这涉及的已经不再是民族幸福与否的问题,而是民族存亡与否的问题,再能忍耐,再不团结的中国民众在这种时候也会不惜代价的为了生存而做无畏抗争,从而自发的走向团结,走向支持主张抗日的共产党,共产党成为了蒋介石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不仅如此,由于蒋介石当时仍是国家的合法领导者,而且他并没有放弃领导权的打算,所以在后来国民怨声鼎沸的压力面前,他选择了屈从。最终他被迫与日军对抗,不过这个选择却把他进一步的推向了失败。在当时的时局里,共产党已经牢牢的获得了抗战概念的垄断权,民众的舆论也偏向了它。不管共产党是否真正抗日,只要它能做出抗日的印象,那么它就依然能够继续操纵抗战概念,从而引导舆论。国民党在这时却完全的陷入了被动,因为它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行政上的腐败也是失去民心的重要因素),所以即使是它真心抗战,结果依然会是很难从民众那里得到再次信任,除非获得大的军事胜利,但是由于实力上的差距,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最后蒋介石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去民众信任的同时,也失去了军队(由于与日军的几年正面交战,损伤巨大)。当蒋介石失去民心与军队的那一刻,实质上他的失败也就确立了。